建长寺山门与法堂的斗拱

黄金周期间想起有两年没去建长寺了,于是过来爬了一下后山,并且拍了些古建筑的特写照片。
今年博客也很久没更新了,利用假期顺便把谷歌统计也升级到GA4版本。

登高远望, 从后山勝上献的风景视野开阔, 令人心旷神怡,心情舒畅。


不过本篇还是以古建筑为主题吧。
建长寺山门为日本政府文化厅指定的文化遗产-"重要文化財",在文化厅的主页上有详细介绍
于是使用ChatGPT把日文介绍翻译成中文, 一些日文建筑名词加上中文称谓对照如下:

山门为三间一户的二层二重门,以禅宗为基调,建在四分石铺的低基坛上。 下层采用吹放式结构,轴部用木制柱础和装有粽型圆柱,通过地覆(地袱)、腰贯(腰串)、飞贯、头贯(阑额)和台轮(普柏枋)等固定。 梁的中央部采用木柄的大虹梁,另在虹梁上立有大瓶束(童柱)支撑,以三斗为间距支撑着镜天花板。 上层正面中央的间采用双折桟唐门,两侧的房间采用花头窗,前间则采用推拉式木板门,其余则是竖板镶嵌。 上层周围有高栏杆的边框围绕。 组件(斗拱)结构分为下层的出组(四铺作斗拱)和詰组(补间斗拱)、上层的尾垂木(昂)和二手先组(五铺作斗拱)、上层的縁腰组(平座斗拱)采用大斗(栌斗)和带图案的实肘木(替木斗拱)。 屋顶采用入母屋(厦两头)造,妻(山)飾采用虹梁(月梁)蛤蟆股形式,脊部上下采用二軒繁垂木(一椽单飞)。 上层正面中央有脊唐破风(搏风),悬挂巨大的横匾,屋顶则采用草葺形式的铜板铺装。

在上层内部,正面深处和两侧为佛龛呈"口"字形布置,中央放置释迦如来坐像,两侧是500罗汉群像,另外两侧则是16罗汉像。

建长寺山门是东日本规模最大的三间二重门,是建长寺近世伽藍再兴的重要建筑,与文化11年(1814年)重建的法堂一起展示了建长寺大工的工艺技术。
下层的吹放式结构通过大木柄的虹梁和其他组件的固定,呈现出敞开和力强的形态,上层则通过深厚的脊部和大型的脊唐破风,表现出一种厚重的感觉。

木制柱础(礎盤)

上层五铺作斗拱(二手先组)

上层单抄单下昂转角斗拱


上层双抄单下昂外跳柱头斗拱

上层单抄单下昂外跳补间斗拱

三年前在建长寺三门特别公开时,登门楼时在上面两个斗拱下方拍过一张珍贵的照片,在这里发出来供比较参考。

下层四铺作单抄斗拱

下层斗拱上带花纹的替木

同为三年前的照片,可以看到平座斗拱上带花纹的替木

从山门内部看下层四铺作单抄斗拱, 跟外侧比较看,没有耍头是明显区别

下层的虹梁和支撑着镜天花板的童柱

建長寺法堂也是"重要文化財",文化厅主页上详细说明在这里

柱轴部分是石制的礎盤,柱子上面为粽形,通过地覆、飛貫、頭貫和台輪来加固。
底部的部分是三斗的詰組,中部是二手先組物的詰組,而在中備的位置则会搭建撥束。
此外,在身舎(内柱)組物的秤肘木(瓜子拱,令拱)两端,还会雕刻上绘画式的装饰。

下面发几张照片,对比山门的斗拱,可以看到柱头斗拱和补间斗拱之间的"间斗束"是极为明显的特征;



瓜子拱和令拱两端的云型雕刻也非常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