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8年再次爬上京都大文字山,從這裡一覽京都市區。
關於這個山摘抄wikipedia的說明:
五山送火是京都有名的民俗活動,和葵祭、祇園祭、時代祭並稱京都傳統四大節慶。 毎年8月16日在五山生火,將稱作精靈的死者之靈送到另一個世界。
根據日本《雍州府志》記載,此儀式乃做為盂蘭盆會或施餓鬼的民俗活動而舉行,在《花洛細見圖》也介紹此為"盂蘭盆會的魂祭",所以在江戶時代前期到中期之前,有盂蘭盆會的特性。
用火寫大字,世無他例,大字相傳出自弘法大師空海。
送火一說代表人體,火焰燒盡隱藏在身體裡的75種煩惱;又說如往黑盆中注滿清水,讓水面映出燃燒中的火文字,喝下之後即可避免疾病上身。

從銀閣寺正門北側的小路上山,大約3-40分鐘就可以爬到五山送火處。
近日又去了一次日本三景之一的"天橋立"景區,發幾張紀念照片出來。
根據wikipedia的說明:
天橋立位於日本京都府北部的宮津市宮津灣,是一個特殊的自然景觀,因為地殼的推擠作用,在海上形成一個沙洲地形,被日本人譽稱為丹後之天橋立,其與安藝之"宮島"及陸奧之"松島"共同被稱為"日本三景"。
至於"天橋立"這地名,相傳是指人們如果站在沙洲北端的傘松公園或南端的飛龍觀兩處地勢較高的山頭,背對著沙洲站立並低頭從自己的跨下朝後望時,會看到沙洲猶如一條往天上斜伸而去的橋樑,因而得名。
今後有時間把去宮島和松島的照片也整理一下發出來。
從傘松公園展望台的瞭望

第一次在北海道賞櫻,就趕上了函館五稜郭的花季,驚艷的櫻花海洋讓人感動不已。
首先登上五棱郭塔展望台遠眺,星形護城河微波漣漪,盡收眼底。

由於疫情很久沒有外出旅行,更沒有機會拍攝鎌倉以外的景點了。
好在最近打完三次疫苗,4月中旬以後本地政府也解除了各種出行限制,終於可以出來走走了。
這裡先介紹一下前幾天函館的夜景。
根據日本北海道函館市旅遊資訊官方網站的介紹,
去函館旅遊絕不能錯過的就是夜景。
函館山頂的俯瞰風景,被《米其林綠色指南•日本》評為三星景觀。
函館山就坐落在市區附近。通常遊客們會乘坐纜車,3分鐘就能到達山頂站。
乘坐纜車登山時,一定要站在後方右側窗邊。頃刻間,就可將腳下的夜景盡收眼底。

幾天陰雨之後天氣轉晴,於是來海邊散散步。

然後又從江之島走到鎌倉高校前,

順手拍了兩個4K視頻, 一起發出來。
2022對地球來說註定是一個劇烈變化的年度。
瘟疫繼續蔓延,戰火摧毀和平家園,政治綁架經濟科技,意識形態分裂種群。
另外從個人生活工作上來說,今年也會是一個變化巨大之年。
本年度櫻花季基本沒怎麼拍照片,

不過拍攝了幾段4K視頻,今天一起發出來吧。
又到櫻花季,還是來鎌倉車站附近的本覺寺看看垂枝櫻。

感覺用照片很難再拍出新意,所以用a7m4拍了些4K視頻,看看效果如何?
到2月底,常立寺最為著名的這顆垂枝白梅終於開始綻放。
繡眼鳥貪婪地吮吸著甜美花蕊,春天的氣息越來越濃厚了。


2月早春來常立寺賞梅已成為習慣了,
當然紅梅和暗綠繡眼鳥是絕配, 缺一不可。


今年以來新冠疫情,尤其是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病例劇增百倍。
周末儘量避開人多的地方,連鎌倉的寺廟也不去了,就在江之島海邊走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