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世界杯帆船赛系列赛江之岛站决赛之一

接上周看世界杯帆船赛系列赛江之岛站训练之后,
本周末再来看看决赛是什么样子的。

周六上午在下雨,到中午后基本停了,但是阴天,从照片拍摄角度不是理想天气。
本日赛程如下:

E代表在江之岛海域的比赛,F,K,Z应该是镰仓和逗子等处的海域。

拍摄地点还是来到灯塔处。

比赛地点在港口大约2公里以外的东侧海上,
从地理位置上大约正对着七里滨海岸以及镰仓高校吧。

说实话帆船比赛实在不适合现场观战,
因为距离太远,尤其是个人项目,帆板小,
看不清选手的位置,也看不清航段在哪里,
即使拿着长焦镜头也很难搞清楚比赛进程细节。
(后来才知道在YouTube上是有现场直播的。。)


这张照片的焦距用的是400mm,折合全幅的相当于640mm,
也才隐隐看清是女子RS:X级的比赛,好像前三位是两名中国和一名荷兰选手。
从防波堤观战,但最终比赛的结果也无法知道,
后来还是看官网才知道结果:中国选手陈佩娜拿到RS级女子冠军,
真心恭贺她,并且希望两年后在此举办的奥运会上她也能再次夺冠啊。


但是在灯塔处拍照有一个好处,因为这里是运动员进出港口必经之地,
所以可以近距离拍摄,抓取选手的近照。
比如陈佩娜回港时的照片就被抓拍到了。

RS:X级帆板长2.86米,宽0.93米,是在2004年底的国际帆联年会上确定的一种新型帆板,
用来取代米斯特拉级帆板,并于2008年奥运会上作为正式的比赛项目。
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RS:X作为新的帆板级别,
分别有男子和女子2个项目,并且金牌由中国女子选手殷剑获得。


本次比赛帆板RS:X级共进行9轮,前8轮选其中最好的7轮成绩(即去掉最差一轮的成绩)来计算每条帆船的名次。
每一轮名次的得分为:第一名得1分,第二名得2分,第三名得3分,第四名得4分,以此类推。
前10名的船进入决赛。每条帆船在每一轮比赛中的名次得分相加,就是该船的总成绩。
总成绩得分越少者名次越前。
第9轮(最后一轮)称为奖牌轮,即决赛。

接下来是Nacra17级双体船,长5.25米,宽2.59米,由两名选手参加,
也是世界帆船赛中唯一男女混合选手项目。

抄写一下搜狐体育上的介绍:

诺卡拉17极速赛船是双体船,船长17英尺,制作材料选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超轻型碳纤维,流线、轻盈的身躯,只需微风,船即可能驰骋在水面上,甚至能高出水面地飞驰。所以对于船员来说操作难度极大,但也提供了甚多的惊险、刺激的角逐画面。
2013年5月国际帆船联合会一致通过将快速帆船Nacra17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女混合组别项目,取代原来的Tornado级别。Nacra17速度卓越,操控起来颇有挑战感。独特的设计让男女运动员都可以轻易操控,与29er/49er快速帆船一样代表着新型帆船未来发展的方向。
诺卡拉17是根据奥运会多体船混合项目的新标准特别设计制造出来的。在2012年的5月,国际帆船联合会选择了诺卡拉17作为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帆船比赛项目之一。
Nacra17自成为奥运会帆船比赛项目之一以来,备受全球帆船爱好者的关注。17尺的双体帆船,高达约60公里时速,被誉为"会飞的帆船"或"水上F1",是帆船项目中速度最快的。而近在百尺之内的近岸比赛,让观众得以在近岸即可观赏比赛。无论从高度的对抗性还是绝佳的观赏性来说,Nacra17极速帆船赛都将帆船比赛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最终结果是照片中的AUS2澳大利亚选手获得金牌,ITA26的意大利选手获得银牌。





Nacra17级的比赛结果如下:

接下来是49er级。
根据26种竞赛级别小帆船 你知道几个?的介绍:

49人级(49er)帆船是指双人操纵的新生代高速帆艇,
长4.99米、船宽1.7米,含侧支架宽2.99米、帆面积59.2平方米(含球形帆)、船重125公斤。
该船型是由澳大利亚国际帆船设计大师Julian Bethwaite于1995年开发设计出来的,
最高航速可达25节(每小时46公里),被誉为水上F1。
该船具有超大的帆面积,操纵起来有较大的难度。
船体两舷各有一个伸出来的侧支架,以便船员获得更大的压舷力距。
49er比赛项目于2000年首次进入奥运会。








最终结果如下:

49erFX是49er的女子级别,长宽和49er一样,
但是帆的高度要短一米,因此面积只有男子49er级的75%。
49erFX比赛项目于2016年首次进入奥运会。



这几张是回港时的照片,下面给选手使用的缆绳拍了两张大特写。


49erFX最终结果如下:

今日路线:
铁路小田急线 江之岛站 -> 步行25分钟 -> 江之岛游艇港 观赏比赛4小时 -> 步行25分钟 -> 铁路小田急线 江之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