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期間想起有兩年沒去建長寺了,於是過來爬了一下後山,並且拍了些古建築的特寫照片。
今年博客也很久沒更新了,利用假期順便把谷歌統計也升級到GA4版本。
登高遠望, 從後山勝上獻的風景視野開闊, 令人心曠神怡,心情舒暢。
不過本篇還是以古建築為主題吧。
建長寺山門為日本政府文化廳指定的文化遺產-"重要文化財",在文化廳的主頁上有詳細介紹。
於是使用ChatGPT把日文介紹翻譯成中文, 一些日文建築名詞加上中文稱謂對照如下:
山門為三間一戶的二層二重門,以禪宗為基調,建在四分石鋪的低基壇上。 下層採用吹放式結構,軸部用木製柱礎和裝有粽型圓柱,通過地覆(地袱)、腰貫(腰串)、飛貫、頭貫(闌額)和台輪(普柏枋)等固定。 梁的中央部採用木柄的大虹梁,另在虹樑上立有大瓶束(童柱)支撐,以三斗為間距支撐著鏡天花板。 上層正面中央的間採用雙摺桟唐門,兩側的房間採用花頭窗,前間則採用推拉式木板門,其餘則是豎板鑲嵌。 上層周圍有高欄杆的邊框圍繞。 組件(斗拱)結構分為下層的出組(四鋪作斗拱)和詰組(補間斗拱)、上層的尾垂木(昂)和二手先組(五鋪作斗拱)、上層的縁腰組(平座斗拱)採用大斗(櫨斗)和帶圖案的實肘木(替木斗拱)。 屋頂採用入母屋(廈兩頭)造,妻(山)飾採用虹梁(月梁)蛤蟆股形式,脊部上下採用二軒繁垂木(一椽單飛)。 上層正面中央有脊唐破風(搏風),懸掛巨大的橫匾,屋頂則採用草葺形式的銅板鋪裝。在上層內部,正面深處和兩側為佛龕呈"口"字形布置,中央放置釋迦如來坐像,兩側是500羅漢群像,另外兩側則是16羅漢像。
建長寺山門是東日本規模最大的三間二重門,是建長寺近世伽藍再興的重要建築,與文化11年(1814年)重建的法堂一起展示了建長寺大工的工藝技術。
下層的吹放式結構通過大木柄的虹梁和其他組件的固定,呈現出敞開和力強的形態,上層則通過深厚的脊部和大型的脊唐破風,表現出一種厚重的感覺。
木製柱礎(礎盤)
上層五鋪作斗拱(二手先組)
上層單抄單下昂轉角斗拱
上層雙抄單下昂外跳柱頭斗拱
上層單抄單下昂外跳補間斗拱
三年前在建長寺三門特別公開時,登門樓時在上面兩個斗拱下方拍過一張珍貴的照片,在這裡發出來供比較參考。
下層四鋪作單抄斗拱
下層斗拱上帶花紋的替木
同為三年前的照片,可以看到平座斗拱上帶花紋的替木
從山門內部看下層四鋪作單抄斗拱, 跟外側比較看,沒有耍頭是明顯區別
下層的虹梁和支撐著鏡天花板的童柱
建長寺法堂也是"重要文化財",文化廳主頁上詳細說明在這裡。
柱軸部分是石制的礎盤,柱子上面為粽形,通過地覆、飛貫、頭貫和台輪來加固。
底部的部分是三斗的詰組,中部是二手先組物的詰組,而在中備的位置則會搭建撥束。
此外,在身舎(內柱)組物的秤肘木(瓜子拱,令拱)兩端,還會雕刻上繪畫式的裝飾。
下面發幾張照片,對比山門的斗拱,可以看到柱頭斗拱和補間斗拱之間的"間斗束"是極為明顯的特徵;
瓜子拱和令拱兩端的雲型雕刻也非常醒目。
留言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