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聶耳的日文書

今天逛舊書店很偶然的看到一本介紹聶耳生平的書,聯想起在海邊散步經常看到鵠沼海濱的聶耳紀念碑,當下購入讀完。


翻來看到居住在鵠沼地區的本書作者,中日友好協會理事--秋山峰生先生的親筆簽名,也是很寶貴了。

目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聶耳1935年擬取道日本赴蘇聯,
7月17日,在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
這本書記述了聶耳紀念碑建立的歷史,聶耳的生平介紹,
更有當時接待聶耳的日本友人的證人回憶,甚有歷史價值。

1954年8月由致力於中日友好的團體和個人通過募捐建成聶耳紀念碑,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作為第一個訪問日本的團體,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李德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任衛生部部長,馮玉祥夫人)參加了揭幕儀式並祝詞。
那時中華人共和國還沒有和日本建交,據說這還是五星紅旗第一次在日本飄揚。

現在每年聶耳去世那天都會在聶耳墓前舉辦他的紀念儀式,並演奏義勇軍進行曲。

下面專門轉錄一下當時接待過聶耳的兩位日本人的回憶。

聶耳於1935年4月來日,朝鮮出身的李相南給他介紹了大坪重貴。
大坪重貴先生是李相南的朋友,認識了聶耳後,他的回憶是,初見面時感覺聶耳有些像一個單薄的放浪者。
聶耳說想去關西和九州旅遊,第一站先選擇住在藤澤,於是他們三個人坐計程車從東京出發,一起遊玩了江之島和鎌倉。
在江之島聶耳用隨用攜帶的小提琴為大家演奏了日本民謠。
平時的聶耳給人的印象不深,但拿起小提琴之後的聶耳讓人感覺面目一新,完全像換了一個人。
之後李相南和聶耳住在了藤澤相生町(現在藤澤車站南口不遠)的濱田實弘的家裡。
當時聶耳的行李只有一個小行李箱和小提琴箱而已。

濱田實弘當時和姐姐住在藤澤相生町,大約7月13日友人的李相南和聶耳來住到家裡。
當時聶耳戴著木髓帽,上身短袖襯衫,下身穿燈籠褲,
手拿小提琴箱和一個小箱子,也沒有帶太多換洗衣服,就像一個普通的短期旅行者。

聶耳住在藤澤的三四天裡,每天上午都會練習小提琴,
濱田很喜歡的佛朗索瓦-約瑟夫・戈塞克的"加沃特舞曲",維尼亞夫斯基的"莫斯科的回憶",聶耳還專門給他演奏過。

聶耳去世那天的上午,他不停的練習了德爾德拉的小提琴曲"回憶"。
因為這是一首很有哀怨情緒的曲子,濱田很有一些不詳的預感。
後來李相南演唱了朝鮮民歌阿里郎,聶耳聽了馬上就用簡譜紀錄下來了。

當天去海邊游泳的有聶耳,李相南,濱田的姐姐和濱田的上小學三年級的外甥松崎厚。
傍晚突然小外甥跑回來說聶耳失蹤了,濱田實弘馬上跑到海岸找到李相南,
但是當天一直沒有發現聶耳。
第二天終於找到遺體,鵠沼派出所的警察過來進行了調查。
屍檢時有中國留學生張鶴,冀林,還有大使館的林的三個人在場。
後來在藤澤對遺體進行了火葬,骨灰被拿到橫濱中華街聘珍樓,去詢問如何把骨灰安放到當地中國人寺廟的事宜。
據濱田回憶說聶耳游泳雖然並不出色,但是當天波浪並不大,也許發生了心肌梗塞一類的事故。

藤澤市內舉辦的聶耳紀念音樂會海報

另外書中還記錄了著名演員趙丹於1966年5月訪問聶耳紀念碑一事。
趙丹曾經在電影"聶耳"中扮演過主角聶耳,根據作者的描寫,
一開始趙丹還沉默不語,但為聶耳墓獻花只有他突然開始痛哭不止。
作者詢問趙丹理由時他回答說"我痛哭的理由是,知道聶耳能夠在這裡被大家保護的如此之好,我真是感激不盡"。

趙丹在去世前對夫人黃宗英說道:"我不要哀樂,要貝多芬,舒伯特,要葬在聶耳墓的旁邊。"

我們知道1966年是文革開始的一年,看看wikipedia的說明,不難理解訪日時趙丹已經預感到將來的風暴了。

文化大革命中,趙丹受到衝擊,1967年11月底,趙丹遭到上海青年話劇院造反派的批鬥毆打,12月初,趙丹被拘捕並被投入監獄,隨後又被轉移虹橋區的一處監獄中。趙丹的獄中編號為139號。趙丹一直被單獨關押,並被要求持續不斷地寫檢討,交代'錯誤'、'罪行'。並在獄中遭受到精神和肉體雙重摺磨,趙丹去世後遺體做了解剖屍檢,參加解剖的醫生宋慕琳稱,趙丹身上'沒有一塊地方沒傷,包括耳朵,太慘了'。 因長期關押,出獄後趙丹一度出現語言障礙。


參考連結
鵠沼海濱的聶耳紀念碑
藤澤市政府網站對聶耳的介紹
新華社國際部製作 全球連線 | "一曲報國驚四海,兩地架橋惠萬民"----探訪聶耳在日印記 2021-06-29
聶耳死因成謎,在日本的最後九十天如何度日? 2021-08-04 北京晚報